本文核心数据:企业营收;企业毛利
1、健身俱乐部上市公司概况
近年来,随着居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提高,健身俱乐部逐渐兴起。健身俱乐部的上游包括健身器材和健身教练培训,中游是健身俱乐部的运营,下游是消费者。
2、健身俱乐部行业上市公司业务布局对比
目前,我国健身俱乐部上市企业较少,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上市公司中,首创文化体育和中国体育产业主要立足全国区域布局。
3、健身俱乐部行业上市公司发展战略布局
目前,我国健身行业的龙头企业大多实行多元化经营。健身行业受季节和宏观环境影响较大,盈利能力不稳定。因此,企业进行多元化发展,以扩大利润规模,规避经营风险。
4、健身俱乐部行业上市公司健身俱乐部经营业绩比较
我国健身俱乐部行业企业盈利能力存在明显差异。莱茵体育、中体产业等龙头企业营收超过3500万元,毛利率超过20%。但第一文体和智行健的毛利率均为负值,表明行业持续经营能力不稳定,盈利能力有待提升。
5、健身俱乐部行业上市公司健身俱乐部业务优劣势比较
目前,我国健身俱乐部上市公司的发展优劣势如下;
6、健身俱乐部行业上市公司健身俱乐部经营计划对比
“十四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到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等国家顶层政策和规划文件令人鼓舞。未来,在政策引导下,我国健身俱乐部行业相关企业的发展战略将主要围绕主业推动转型升级和各行业协调发展。
从公司发展规划来看,目前行业龙头企业西藏动力、莱茵体育在体育板块下拥有较多健身俱乐部业务,并与其他体育业务协同发展。其发展规划主要集中在扩大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降本增效、行业内协同发展等方面。
有关该行业更详细的研究分析,请参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研究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地图等服务。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IPO募资可行性研究、IPO业务及技术写作、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更深入的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家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人员交流互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ou-sha.com/html/tiyuwenda/9297.html